烟台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版)

校友专栏

  • 海藻酸钠模拟体液环境下的凝胶转变及降解过程

    李盈慧;张梦雪;周卜;刘书英;顾晓晓;王发合;吴则业;张德蒙;

    为了探究海藻酸盐在人体内的凝胶转变规律和降解特性,在模拟体液环境下对海藻酸钠(SA)的凝胶化过程和降解过程进行系统研究。对于凝胶化过程,探究了凝胶形成环境以及SA的黏度、质量浓度、体积比等因素的影响;对于降解过程,探究了SA黏度、质量浓度、钙化时间等因素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模拟体液环境中,凝胶生成率随时间几乎呈直线增长,且生成的凝胶质地均匀;相同的时间节点下(16 h),随着黏度的升高(从49 mPa·s到456 mPa·s),凝胶生成率从85.5%增加到100%;而随着溶液质量浓度的升高(从3 mg/mL到20 mg/mL),凝胶生成率达到100%所需要的时间从16 h增加至24 h。选取的112 mPa·s和196 mPa·s两种黏度规格形成的凝胶的降解规律无明显差异,差异在于初始形成的凝胶结构强弱,因此可根据注射部位所需的凝胶强度选择合适的黏度规格;凝胶消融降解速率与SA质量浓度有显著的相关性,质量浓度越高则降解越慢;相对于海藻酸钠凝胶(G_(SA-112))而言,OSA凝胶(G_(OSA-5))的降解速度更快,G_(OSA-5)在15 d内即可实现完全降解,而G_(SA)则需要在第25天达到100%降解。因此,可通过SA黏度、质量浓度及氧化改性等参数实现体内植入凝胶消融降解的时间可控调节。

    2024年04期 v.37;No.139 373-3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8K]
    [下载次数:2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0 ]

研究论文

  • 基于深度学习的SMYD2抑制剂的筛选与活性评价

    刘小倩;朱艳娟;冯大为;王璐琪;刘钰杭;芦静;

    使用2个深度学习模型(Chemprop和RTMScore)从TopScience商业数据库中筛选潜在的SMYD2抑制剂,再使用CCK-8法测定化合物抑制活性,并分别采用细胞克隆和细胞划痕实验测定化合物抗A549细胞增殖、迁移能力,最终用细胞热转移实验和蛋白质印记实验验证化合物5与蛋白质的结合能力。结果表明,深度学习模型筛选出的化合物5对A549细胞增殖具有明显抑制作用(抑制率≥80%),IC_(50)为10.89μmol/L;给予10μmol/L的化合物5后,A549细胞的克隆形成数和迁移面积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细胞热转移实验证明化合物5与SMYD2能够结合。

    2024年04期 v.37;No.139 430-4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4K]
    [下载次数:1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6 ]
  • 甘草-淫羊藿活性成分配伍抗肝癌复方纳米胶束制备与评价

    郝腾;赵烽栋;孙正;李艳丽;徐可昕;赵烽;陈大全;许卉;

    基于晚期肝细胞癌(HCC)高侵袭性和对常规化疗的固有耐药性,设计开发了共递送中药活性成分淫羊藿次苷Ⅱ(ICAⅡ)和甘草次酸(GA)的抗肝癌复方纳米胶束。通过单因素及正交实验设计进行处方和工艺优化,在mPEG-PCL-Phe(Boc)为载体材料、ICAⅡ与GA质量比4∶1、药辅质量比1∶9、水浴温度45℃、水化体积4 mL的最佳工艺条件下制备出复方胶束。该复方聚合物胶束具有典型的核-壳结构,粒径为(22.30±0.19)nm, PDI为0.29±0.01,Zeta电位为(-0.94±0.67)mV,胶体稳定性和生物相容性良好。在模拟正常生理条件(pH 7.4)下,可进行长达10 d的缓慢释放,符合一级动力学。与单药胶束相比,复方胶束能显著提高对人肝癌细胞的体外增殖抑制活性。显示甘草-淫羊藿活性成分复方配伍递送系统的抗肝癌潜力。

    2024年04期 v.37;No.139 439-4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4K]
    [下载次数:4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7 ]
  • 5-HT_(2A)受体反向激动剂LPM6690061对AD大鼠精神病性症状的治疗作用及机制

    杨月;张晓璠;朱晓音;田京伟;

    旨在研究5-HT_(2A)受体反向激动剂LPM6690061对阿尔茨海默伴发精神病性症状大鼠模型的作用及其相关作用机制。建立双侧海马注入β-淀粉样蛋白(Aβ)AD大鼠模型,采用DOI诱导AD大鼠出现精神病相关行为表型,灌胃给予3.0 mg/kg LPM6690061进行体内药效学及机制研究。采用Western Blot(WB)检测LPM6690061对磷酸化蛋白激酶B(P-AKT)、磷酸化环磷腺苷效应元件结合蛋白(P-CREB)、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 BDNF)在海马中表达水平的影响;采用尼氏染色观察海马区神经细胞形态和数量的改变;高尔基染色检测LPM6690061对大鼠海马树突棘密度的影响。结果表明,LPM6690061可显著减轻DOI诱导的大鼠甩头。在新物体识别试验中,LPM6690061显著改善了Aβ引起的认知障碍。前脉冲抑制测试中,LPM6690061显著提高了ADP大鼠的前脉冲抑制率。LPM6690061可增加ADP大鼠海马区P-AKT、P-CREB、BDNF的蛋白表达水平,增加海马区神经元数量,显著缓解由聚集态Aβ造成的树突棘密度降低。上述研究结果表明,LPM6690061可以通过AKT/CREB/BDNF途径改善由Aβ沉积对突触可塑性的影响,从而减轻ADP大鼠精神症状,改善ADP大鼠认知障碍。

    2024年04期 v.37;No.139 446-4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7K]
    [下载次数:1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9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