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版)

优秀校友特约论文

  • 线性加速度显式积分格式的海岸两相介质场地地震反应分析

    陈学良;张波;李铁飞;

    为了建立覆水海岸两相介质地震反应分析的全显式有限元法,以饱和两相介质土力学模型为基础,对近场波动问题的时域显式数值算法进行研究。首先,采用伽辽金加权余量法对一维压缩波波动的动力方程实现空间离散;然后,分别应用中心差分和Newmark线性加速度法求解位移和速度,而加速度是由速度积分法求得,进而得到该动力方程自起步的时域逐步积分公式;最后,引入透射人工边界,得到饱和两相介质近场波动问题求解的全显式时域有限元法。基于时域递推公式的积分逼近算子矩阵,研究了该算法的稳定性条件。将该算法的数值解与相应的解析解进行比较,验证了算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最后,将此方法应用于覆水海岸两相介质场地土层的地震反应分析中,研究了海水对其地震响应的影响。该方法具有计算量小、效率高、精度高的优势,可为结构动力方程和波动方程的求解提供借鉴。

    2025年02期 v.38;No.141 125-1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31K]
    [下载次数: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4 ]

研究论文

  • 带有传导边界的两层空腔介质反散射问题

    吴宗娟;曲风龙;

    研究时谐声波在带有传导边界的两层空腔介质中传播的反散射问题。基于近场测量数据,利用因式分解方法反演传导边界空腔内部界面的形状和位置,并实施数值算例,验证数值反演算法的有效性。

    2025年02期 v.38;No.141 134-1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51K]
    [下载次数: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3 ]
  • 两相多孔介质铁磁流体模型的一个高效算法

    姜莹莹;周帅;张国栋;

    建立了一种基于Cahn-Hilliard相场方程的两相多孔介质铁磁流体数学模型,同时建立了其能量定律。为了高效求解非线性、耦合、鞍点结构的多孔介质铁磁流体系统,应用辅助标量法(SAV方法)和零能量法(ZEC方法)的统一框架,提出了线性、时间一阶精度、完全解耦、质量守恒和无条件能量稳定的格式。进一步证明了格式的质量守恒、无条件能量稳定性和适定性。最后,通过几组数值算例验证了建立的数学模型及格式的有效性、收敛性和稳定性。

    2025年02期 v.38;No.141 143-1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7K]
    [下载次数: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 ]
  • 库水位下降及极端降雨作用下白家包滑坡的稳定性演化

    夏炳起;杨背背;

    为研究库水位下降联合降雨作用下滑坡渗流场及稳定性响应规律,以三峡库区白家包滑坡为例,采用Geo-Studio有限元分析软件模拟库水位以0.6、1.0、1.2 m/d以及叠加50年重现期极端降雨共计6种组合工况条件下的滑坡渗流场并计算其稳定性系数。结果表明:随着库水位下降,地下水位线呈现上凸下凹的趋势,稳定性系数则表现为先减小后增大;当叠加极端降雨时,随着库水位下降速率增大,滑坡稳定性变化更加显著。

    2025年02期 v.38;No.141 156-1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06K]
    [下载次数:2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0 ]
  • 四大洋及不同温度带海洋微生物组成结构和差异分析

    寻卓然;倪妍;孙晓玥;腾新栋;刘秀梅;曲江勇;王丽君;邢志凯;郑立;王绪敏;

    为了探究大洋不同温度带间海洋微生物的结构组成及差异,采用宏基因组分析技术对四个大洋的海水样品进行菌群结构研究。微生物Alpha多样性的比较分析显示,太平洋(PO)中微生物菌群多样性和丰富度最高。Beta多样性分析显示不同组样本间存在差异。微生物群落组成分析显示,在门水平上,奇古菌门(Thaumarchaeota)、蓝细菌(Cyanobacteria)、子囊菌门(Ascomycota)、Uroviricota分别在古菌、细菌、真菌、病毒中占有绝对优势。细菌菌门的物种组成多样性高于真菌、古菌及病毒。远洋杆菌属(Pelagibacter),原绿球藻属(Prochlorococcus),聚球藻属(Synechococcus)是四个大洋中的主要细菌属,且在不同的大洋及不同的温度带都有明显的优势菌属。差异分析显示四个大洋中共有21个属存在显著差异,三个温度带间共有32个属存在显著差异。基因功能方面,能量生产与转换、氨基酸转运与代谢功能为四个大洋中最丰富的两个类别。铁复合外膜受体蛋白功能可能在海洋微生物的耐冷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印度洋(IO)和北冰洋(ArO)为四个大洋中毒力因子种类及数量最多的两个大洋。研究发现世界四大洋及不同温度带间微生物的组成存在显著差异,且海洋微生物中细菌丰度所占比例最高,本研究的结果可为后续对海洋微生物资源及其功能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2025年02期 v.38;No.141 165-1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20K]
    [下载次数:4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 ]
  • 自然微生物膜对刺参幼体附着变态的影响

    张立杰;赵业;王浩娜;夏雨;张燕英;孙浩;许修明;

    为探究自然微生物膜对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幼虫附着变态的影响,分析了不同日龄自然微生物膜的干重、附着细菌密度、物种组成、多样性和群落结构差异,及其与幼虫附着选择率和变态率的相关性。16S rRNA测序结果表明,不同日龄微生物膜的群落结构差异显著,且随日龄的增长,细菌物种的丰富度和多样性均显著增加。相关性分析显示,幼虫附着选择率与微生物膜的物种丰富度、多样性及细菌密度均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性(P<0.01),变态率与物种丰富度存在显著正相关性(P<0.05)。综上所述,自然海水微生物膜的日龄、细菌物种多样性和群落组成对刺参幼体的附着变态有重要影响。本研究可为进一步阐明刺参幼体附着变态调控机制提供理论依据,助力高质量苗种的培育。

    2025年02期 v.38;No.141 177-1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26K]
    [下载次数:1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2 ]
  • 黄海中南部太平洋褶柔鱼资源时空分布特征

    杜成硕;董秀强;任晓强;唐永政;娄方瑞;

    为研究黄海中南部太平洋褶柔鱼资源时空分布特征,基于2021—2023年间7—8月鱿鱼资源调查数据,运用重心迁移轨迹模型、标准差椭圆和空间自相关分析法对该海域太平洋褶柔鱼资源时空分布特征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显示:7—8月黄海中南部太平洋褶柔鱼资源时空分布表现为较广的聚集性;2021年主要聚集在调查海域中部偏东方,2022年和2023年主要聚集在调查海域的中部偏西方,空间分布重心先向西南方向进行了移动,后又向东北方向进行了移动。2021年和2022年的资源分布的标准差椭圆分布方向及分布范围都不相同,2022年和2023年的资源分布的标准差椭圆分布方向和分布位置基本相同,但2023年的分布范围大一些,说明2023年的资源分布较2022年的离散。全局空间自相关性分析表明,3年间7—8月太平洋褶柔鱼资源分布存在正相关性,都表现为聚集分布;聚类和异常值分析以及空间热点分析均表明太平洋褶柔鱼资源有较大的聚集性,2021年高值和热点聚集在调查海域的中部偏东方,2022年和2023年高值和热点聚集在调查海域的中部偏西方,与太平洋褶柔鱼的资源分布及重心轨迹相符。本研究的结果有助于明晰7—8月黄海中南部的太平洋褶柔鱼资源的分布特征,为往后太平洋褶柔鱼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2025年02期 v.38;No.141 186-1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67K]
    [下载次数:2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9 ]
  • 蓝隐藻PC645的化学稳定化及交联产物特性

    任靖文;李晓彤;王宇涵;赵明日;陈敏;

    采用小分子交联剂甲醛实现了对蓝隐藻藻蓝蛋白PC645的化学稳定化和化学交联。发现交联反应不影响复合物的荧光性能,但首先影响交联产物中与PCBβ_(82)色基相关的645 nm吸收峰,其次是580和625 nm特征峰。以多管藻藻红蛋白六聚体和蓝隐藻PC645异二聚体为分子质量指标,经分子筛层析体系初步确定稳定化后的交联产物分子质量约120 ku,是由两个异二聚体形成的交联产物。特性研究显示,交联产物在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等电聚焦电泳或0.05 mol/L PBS低盐浓度下不完全解离,且对高浓度尿素、SDS、巯基乙醇等具有较高的耐受性。3个月保存期内的交联物依然维持基本光谱特性,半衰期超过3个月。实验结果为今后开发化学稳定化的新型隐藻藻胆蛋白荧光探针奠定了基础。

    2025年02期 v.38;No.141 194-2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12K]
    [下载次数: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 ]
  • 小麦新品种济麦379的抗旱机理初探

    徐向敏;杨在东;崔德周;黄琛;樊庆琦;隋新霞;陈世华;楚秀生;李永波;

    为探究小麦新品种济麦379的抗旱机理,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结合田间试验,通过对济麦379和受体对照济麦06037进行干旱处理,分析其抗旱表型以及细胞自噬差异。结果表明:干旱胁迫下济麦379苗期持绿期比济麦06037长约3 d,而且其根长、芽长分别比济麦06037增加1.70 cm和2.16 cm;旱地试验结果显示:济麦379的小区产量显著高于济麦06037;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在干旱胁迫的济麦379根部细胞中出现大量的自噬结构,而在济麦06037根部细胞中则较少;Western blot结果显示:干旱胁迫下济麦379中自噬相关蛋白ATG8、ATG8-PE的表达量更多。由此表明,济麦379的抗旱性与自噬能力强于济麦06037。推测细胞自噬参与了济麦379的抗旱调控过程,与济麦379的抗旱性呈正相关。本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研究自噬参与小麦抗旱调控机理,以及从济麦379中挖掘优异抗旱基因提供一定理论基础。

    2025年02期 v.38;No.141 202-2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7K]
    [下载次数:2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 ]
  • 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鼠尾草酸自微乳载药系统

    张丽芬;李凌娜;李蓉;周小魏;何杰;李刚;王振华;马成俊;

    旨在建立鼠尾草酸自微乳载药系统(CA-SMEDDS)以扩大鼠尾草酸(CA)的临床应用。通过饱和溶解度和伪三元相图初步确定自微乳配方,再利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进一步优化自微乳处方,并对该自微乳的初步稳定性、体外释放、大鼠口服生物利用度进行评价。CA-SMEDDS最佳处方各辅料的质量分数为:油相(油酸乙酯)23.16%、乳化剂(EL-35)54.44%、助乳化剂(PEG400)22.40%。初步稳定性实验表明,CA-SMEDDS在4℃和25℃避光放置条件下稳定性较好;体外释放研究表明,在模拟胃液和模拟肠液的无酶释放介质中,其释放速率均显著高于CA原药;大鼠体内药动学研究结果表明,与CA组相比,CA-SMEDDS相对生物利用度提高了0.86倍。CA-SMEDDS的制备工艺稳定,显著改善了CA的溶出速度,提高了口服生物利用度。

    2025年02期 v.38;No.141 208-2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77K]
    [下载次数:3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9 ]
  • 成分表征结合机器学习的木瓜药材鉴定及化学标志物筛选

    李震;丁晨;李玉;赵妍;

    运用成分表征方法结合机器学习模型建立中国和韩国两种常见木瓜药材—皱皮木瓜和光皮木瓜的识别区分途径。采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获得两种木瓜代谢谱中14种指标成分的含量,并利用随机森林模型实现其准确分类。通过平均下降基尼和曲线下面积进行特征筛选及比对,确定区分两种木瓜药材的6种化学标志物分别为绿原酸、咖啡酸、芦丁、槲皮素、白桦脂酸和熊果酸。在此基础上,使用极限梯度提升算法,得出木瓜药材的简化鉴定标准为绿原酸的含量(低于50.28 mg/kg为光皮木瓜,其余为皱皮木瓜),并在测试集上显示出良好的预测性能。为易混淆中药的鉴定提供了一种简便量化的新颖策略。

    2025年02期 v.38;No.141 217-2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06K]
    [下载次数:3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0 ]
  • 多奈哌齐纳米混悬复合凝胶剂的制备及评价

    崔楠;王琳琳;杨芸;王爱萍;

    为了实现多奈哌齐(DPZ)的长效缓释,采用介质研磨法制备多奈哌齐纳米混悬剂(DPZ-NS),并将其与不同高分子材料/泊洛沙姆复合温敏凝胶混合以获得多奈哌齐纳米混悬复合凝胶剂(DPZ-NS-gel-PM)。以胶凝温度、黏度、体外释放和体外降解等为评价指标,对高分子材料种类(季铵化壳聚糖、海藻酸钠及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PMC))及用量进行筛选,并对优化后的制剂进行体内外评价。结果显示,含0.5%HPMC的DPZ-NS-gel-HPMC缓释效果最佳,这可能是由于HPMC与凝胶基质产生较强的氢键作用,其胶凝温度为(32.2±0.2)℃,黏度为(163.2±1.3)mPa·s,药物释放和凝胶降解之间呈线性关系,在大鼠体内可缓释药物20 d,且具有良好的组织安全性。该制剂具有较好的长效缓释特性和应用前景。

    2025年02期 v.38;No.141 224-2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03K]
    [下载次数:4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 ]

应用技术

  • 气动变刚度绳驱柔性机械臂结构设计与刚度分析

    王昌辉;袁港;梁美;张龙;

    针对绳驱柔性机械臂绳索拉力调节刚度范围小的问题,设计了气动变刚度二自由度关节,通过调节气压改变气囊对关节转轴的摩擦力,进而提高绳驱柔性机械臂刚度可调范围。建立了绳驱柔性机械臂的刚度模型,同时基于驱动绳索拉力解算气动关节的绳驱柔性机械臂刚度。最后,搭建了绳驱柔性机械臂刚度实验平台,验证了本文设计对扩展绳驱柔性机械臂刚度可调范围的有效性。

    2025年02期 v.38;No.141 233-2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1K]
    [下载次数:7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 ]
  • 以石墨为阴极的铝电絮凝去除水中五价砷

    王亚超;曹玉敏;张伟;张欣桐;蒋海成;吕建波;

    为解决铝-铝电絮凝去除砷时溶解Al~(3+)浓度高、pH值上升快、铝极板损失高、运行成本高等问题,采用不同的材料(几种金属、不锈钢、石墨)作为阴极,对比其对铝阳极电絮凝去除水中五价砷的性能的影响,筛选出石墨作为优势阴极。进一步考察极板间距、电流密度、初始pH值和电解质类型对铝-石墨电絮凝去除五价砷的效率和经济性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极板间距对砷的去除效果无明显影响;电流密度与砷的去除速率呈正相关;初始pH值为7时砷的去除速率最快,但铝极板损失最大;无电解质时砷的去除速率最快,但电解质为NaNO_3时运行成本最低。采用Ferron法、XRD、Zeta电位、傅里叶红外光谱和BET等方法分析铝-铝电絮凝和铝-石墨电絮凝产生的铝物种和絮体的差异,结果表明铝-石墨电絮凝产生的絮体的铝物种更有利于砷的去除。利用电化学工作站分析电絮凝过程中的腐蚀性能、电化学阻抗谱与析氢性能等电极行为,结果表明铝-石墨电絮凝产生的絮体具有更小的比表面积、孔径和更低的含水率,有利于后续污泥的处理。

    2025年02期 v.38;No.141 239-2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17K]
    [下载次数:1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