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版)

研究论文

  • 具有极值Kirchhoff指标的五边形-六边形交替链

    朱硕;王燕;

    利用电网络方法和组合方法,首先给出了五边形-六边形交替链的一些电阻距离比较结果。进一步,结合S,T-同分异构体的Kirchhoff指标的比较结果,刻画了基于Kirchhoff的五边形-六边形交替链。

    2025年04期 v.38;No.143 373-3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5K]
    [下载次数: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 基于一种新型干扰观测器的水面船舶跟踪控制

    徐绍君;姚立强;

    对受未知外部干扰的水面船舶系统,提出一种基于时变干扰观测器的时变跟踪控制方法。首先,针对外部干扰边界值未知的事实,在干扰观测器设计中,通过引入自适应机制来估计外部干扰的边界值。其次,为了提升干扰观测器的估计性能,提出了带有时变参数的干扰观测器设计方案。最后,基于估计的外部干扰信号,设计了具有时变控制增益的跟踪控制器。本研究所提出的控制方案,仅通过调节控制器参数即可实现不同的跟踪性能。仿真结果验证了理论结果的正确性。

    2025年04期 v.38;No.143 379-3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4K]
    [下载次数: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Lotka-Volterra竞争模型的高阶紧致有限差分方法

    谢安琪;薛冠宇;

    针对Lotka-Volterra (简称L-V)竞争模型构造了一种基于紧致有限差分方法的隐格式。该格式在空间方向采用四阶紧致差分格式,在时间方向采用泰勒展开和余项修正技术,所提出的格式在时间上精度为二阶,在空间上精度为四阶。利用能量分析法证明了该格式具有稳定性和收敛性。最后通过数值模拟来验证所提格式的有效性。

    2025年04期 v.38;No.143 386-3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4K]
    [下载次数: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同源外泌体包载白藜芦醇抗胶质母细胞瘤

    张丹丹;陈大全;

    通过超速离心法从U87细胞的条件培养基中提取外泌体(U87-Exos),再采用超声法包载白藜芦醇(RES)制备得到U87-Exos@RES。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纳米粒子跟踪分析(NTA)和蛋白质印迹(Western Blot)来表征U87-Exos和U87-Exos@RES的形貌、粒径分布和表面标志蛋白,其结果证实了U87-Exos@RES的成功构建。使用PKH26标记U87-Exos,考察了U87-Exos的同源肿瘤靶向性,并对U87-Exos@RES的治疗效果及作用机制进行了研究。细胞摄取实验表明,U87-Exos具有同源肿瘤靶向性,可作为药物的靶向递送载体。体外实验表明,U87-Exos@RES具有强大的细胞毒性,并且通过下调PI3K/AKT信号通路抑制肿瘤细胞增殖。综上,U87-Exos@RES代表一种新型的药物递送系统,可以为实现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的靶向治疗提供新策略。

    2025年04期 v.38;No.143 395-4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1K]
    [下载次数:2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山东半岛南部近海海蜇CPUE时空分布特征

    褚佳佩;董秀强;刘淑德;李海州;王志杨;

    基于2010—2024年7月上旬在山东半岛南部近海的海蜇调查数据,计算了海蜇资源分布重心和空间自相关系数,分析了其时空分布特征。结果显示:2010—2024年,海蜇CPUE最大值出现在2017年,为23.04 kg/h,出现频率19.44%~70.47%;除了2010年、2015年、2018年、2024年,其余年份海蜇资源分布重心比较集中,集中在海阳海域;全局空间自相关分析表明,除了2010年、2015—2017年,其余年全局空间自相关性较强;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表明,除了2010年、2015—2017年,其余年间均有热点区出现,主要出现在海阳及周边海域。此项研究明确山东半岛南部海域海蜇资源的分布规律,主要聚集在山东半岛南部海域的东北方向,有助于海蜇资源捕捞和增殖放流工作开展。

    2025年04期 v.38;No.143 403-4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0K]
    [下载次数: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基于微卫星标记评估回捕阴山湾条石鲷增殖放流效果

    丁悦;任中杰;徐鑫;吕廷晋;娄方瑞;

    为了对2023年6月山东威海阴山湾的条石鲷增殖放流效果进行评估,利用已开发的5对微卫星引物对条石鲷采用亲子鉴定技术进行鉴定。微卫星多态性分析结果显示:158尾条石鲷繁殖亲本和542尾回捕个体的平均等位基因数(Na)、平均观测杂合度(Ho)、平均期望杂合度(He)和平均多态信息含量(PIC)分别为33.6、0.709 2、0.829 6、0.819。亲子关系分析结果表明:在父母本性别未知的情况下,5个微卫星位点的非亲权排除率(NEP)和累积非亲权排除率(CEP)分别为0.191~0.836、 0.994 296 65。因此,综合分析可得,在回捕的542尾条石鲷个体中,8尾回捕个体在模拟分析中被确认为本次增殖放流亲本的子代,本次增殖放流条石鲷对回捕个体的贡献率为1.48%。

    2025年04期 v.38;No.143 412-4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6K]
    [下载次数:2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基于16S rDNA的高通量测序技术在口虾蛄食性分析中的可行性

    丁家友;董秀强;王冉;王蕾;邱盛尧;

    在口虾蛄(Oratosquilla oratoria)摄食强度较高的10月,分别于邻近黄河口的东营近岸海域和远离黄河口的龙口近岸海域采集口虾蛄样本,通过基于16S rDNA的高通量测序技术鉴定其胃容物,分析了基于16S rDNA的高通量测序技术在口虾蛄食性分析中的可行性。测序结果共获得220个有效OTUs,可以对应注释到4门、6纲、20目、32科、45属。邻近黄河口海域口虾蛄饵料丰度相对百分比最高的是口虾蛄(91.08%),其次是软体动物(3.72%)、鱼类(3.71%)和虾类(1.39%)等,去除较高的口虾蛄序列丰度后,测序结果与胃容物观察法研究结果较一致。远离黄河口海域口虾蛄饵料丰度相对百分比最高的是虾类(41.75%),其次是鱼类(24.51%)、碎屑(16.12%)、口虾蛄(15.22%)等,测序结果与通过胃容物观察法研究结果较一致。基于16S rDNA的高通量测序技术在确定口虾蛄营养生态位方面表现出较好的潜力,但在确定口虾蛄食物摄入途径和猎物状态(卵、仔稚鱼、幼鱼、死亡个体)方面需要通过胃容物观察法进行补充。该测序技术在口虾蛄食性分析中的应用需要进一步设计完善扩增引物,测序结果需要进行合理的校准。

    2025年04期 v.38;No.143 419-4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3K]
    [下载次数:2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基于营养盐供需平衡法的长岛海域海带养殖容量评估

    王晓艳;李宝山;刘义豪;秦华伟;刘元进;张焕君;解镇蔓;

    为了评估长岛北部(大钦岛)海域(评估面积为1 066.667 2 hm~2)的海带养殖容量,根据Justi■标准和Redfield比值法判定长岛海域的限制性营养因子,并基于营养盐供需平衡法评估海带养殖容量。结果显示:长岛海域的限制性营养因子是Si;经海水交换、上覆水-沉积物交换、养殖区内动物排泄及大气湿沉降输入的Si总量为67.731 9 t,浮游植物生长所需的Si总量为61.894 9 t,因此该海域可供海带生长的Si总量为5.837 0 t;估算得长岛北部海域(大钦岛)的海带养殖容量为2.363 1万吨(以干海带计),单位面积的养殖容量为22.154 0 t/hm~2。综上:长岛北部海域的海带养殖产量(2020年)已达到海域养殖容量理论值。

    2025年04期 v.38;No.143 427-4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4K]
    [下载次数:2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CoCrFeNi)91Al6Ti3高熵合金的微观组织及力学性能

    吕秀秀;李连洲;阮晶晶;朱礼龙;

    利用真空感应熔炼方法制备了(CoCrFeNi)_(91)Al_6Ti_3高熵合金,经冷轧和热处理后,系统研究了合金在室温和高温下的拉伸性能,并讨论分析了合金的变形机制。结果表明,随着拉伸温度的升高,(CoCrFeNi)_(91)Al_6Ti_3合金的抗拉强度和屈服强度逐渐降低,延伸率先增大后减小;其中,在600℃下合金具有较为优异的强度-塑性匹配。合金中的主要强化相为高密度的球形L1_2纳米颗粒和块状、片状的L2_1相,两相的协同作用使合金在600℃下具有优异的高温拉伸性能,抗拉强度达到754 MPa,同时延伸率达到22.9%。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和透射电镜(TEM)分析表明,位错和层错的产生使得(CoCrFeNi)_(91)Al_6Ti_3合金具有较好的塑性。

    2025年04期 v.38;No.143 435-4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1K]
    [下载次数:2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沉积时间对一锅式沉积沉淀法制备的Au/Al2O3催化CO氧化性能的影响

    任晓雪;金明善;李瑞;桑萱萱;王义杰;周学荣;林清泉;

    为提高室温下Au/Al_2O_3催化剂的CO氧化反应性能,设计开发了一锅式沉积沉淀法,调控考察了沉积时间对Au催化剂催化性能的影响,并结合催化剂理化性质、纳米Au颗粒尺寸、金属载体间的强相互作用等表征探讨催化剂的构效关系。结果表明:一锅式沉积沉淀法制备的催化剂,具有优异的催化性能,且沉积时间16 h所制备的Au/Al_2O_3催化剂具有更高的催化活性,活性的提升可能来自沉积时间的精确控制,使得纳米Au颗粒在载体表面能够充分分散,进而提高了纳米Au的分散度,增强了金属载体间的强相互作用,并且具有更优异的初始CO氧化反应活性和稳定性。

    2025年04期 v.38;No.143 442-4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9K]
    [下载次数:2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现代主义以来“不确定性空间”的四种模式及其发展演化

    纪汝昕;刘晓文;周术;

    在“不确定性”的理论视角下,聚焦与“确定性”相对立的“不确定性空间”,分析20世纪现代建筑中四种“不确定性空间”模式——流动空间、漫步空间、共享空间和中介空间,及其在21世纪新建筑中的“重组”与“融合”现象;并从空间结构秩序、边界、形态、功能、分布和体验等六个方面,归纳总结现代主义以来“不确定性空间”的发展演化规律和趋势。

    2025年04期 v.38;No.143 451-4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8K]
    [下载次数: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研究简报

  • 广西红树林湿地大型底栖动物耐污性评估

    罗新正;孟宪伟;

    为揭示广西红树林湿地大型底栖动物耐污性,通过采集、检测沉积物样品,采集、鉴定大型底栖动物样本,获得沉积物中主要污染物含量、大型底栖动物种类和密度数据;采用TOPSIS方法和加权加和方法分析污染物数据和大型底栖动物数据。结果表明,广西红树林湿地大型底栖动物耐污性由弱到强分为七级;耐污性弱的大型底栖动物种类多,种均个体数量少,而耐污性强的种类少,种均个体数量多。研究结论和研究方法可为湿地大型底栖动物耐污值研究、为湿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提供参考。

    2025年04期 v.38;No.143 461-4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7K]
    [下载次数:2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应用技术

  • 干姜抗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功效指标成分及质量控制

    尚慧君;平宋钰舸;姜媛媛;赵烽栋;林玉仙;余颖聪;许卉;

    运用网络药理学方法研究药物与疾病的“成分-靶点”相互作用,挖掘发现代表干姜抗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功效作用的关键指标成分,以此为参照物,构建适用于干姜质量控制和评价的HPLC指纹图谱。网络药理学研究发现,干姜通过对PI3K-Akt、Chemokine、C-type lectin receptor等信号通路的影响发挥抗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作用,其中6-姜酚与核心靶点的相互作用程度高,适宜作为代表干姜功效作用的指标成分和质量控制的标志物。研究筛选了醇提物作为干姜指纹图谱质量控制的分析对象,优化的HPLC分析方法各项性能指标验证符合要求;以6-姜酚色谱峰为参照构建的HPLC指纹图谱包含25个共有峰,10批次样品的相似度在0.98以上。结果表明,6-姜酚是代表干姜抗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功效作用的关键指标成分,以其为参照的HPLC指纹图谱适宜用于干姜的质量控制。

    2025年04期 v.38;No.143 471-4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8K]
    [下载次数:2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非局部均值滤波算法的FPGA实现

    陈敬贤;高浩;蔡树向;孙树杰;杨文广;

    为了提高非局部均值滤波算法在现场可编程逻辑门阵列(FPGA)中的处理速度并减少资源消耗,提出了一种非局部均值滤波算法在FPGA上的实现方法。首先根据积分图加速算法,设计了一种适用于FPGA的并行结构,以减少计算像素相似性时的资源消耗,然后利用IEEE-754指数函数加速法和旋转坐标系数字计算(CORDIC)两种逼近算法对指数函数和除法的计算过程进行加速,最后部署到Xilinx XC7K325TFFG676-2的FPGA中。实验结果表明:本研究提出的方法处理640×512大小的图像耗时4.3 ms,并且与浮点计算相比,峰值信噪比(PSNR)和结构相似性(SSIM)没有显著降低。

    2025年04期 v.38;No.143 478-4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7K]
    [下载次数:3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阴极调控铝电絮凝去除水中钼酸盐的效能机理

    张广;吴玥;刘玉灿;倪志强;王威;吕建波;

    为解决传统的铝-铝电絮凝去除Mo(Ⅵ)时铝极板损失大、电耗高、出水Al~(3+)浓度高等问题,通过研究多种典型阴极材料(铝、钛、铜、不锈钢、钛钌网和石墨)对铝阳极电絮凝除钼的影响,优选获得最佳电极组合铝阳极-石墨阴极,并探讨其电化学和水质因素的影响规律。利用Box-Behnken Design(BBD)响应面法优化并确定最佳工艺参数为:极板间距0.9 cm、电流密度2.5 A/m~2、初始pH 6.7,此时钼酸盐的去除率达98.63%。吸附实验表明,Al-G电絮凝过程中产生的絮体对Mo(Ⅵ)的吸附具有重要作用;XRD和FTIR表征分析结果显示,反应后絮体中的主晶相为三水铝石,并在2350 cm~(-1)处出现新峰,表明Mo—O键的存在。因此,推测铝电絮凝去除Mo(Ⅵ)的机理主要包括絮凝、静电吸附和共沉淀。

    2025年04期 v.38;No.143 485-4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5K]
    [下载次数:1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